|
何謂竹編 |
以竹篾經編底、立邊、編體、收邊、安裝提把裝置等過程,而完成作品。 |
|
竹編使用材料的類別 |
竹屬何本科多年生常綠植物,種類繁多,全世界約有一千二百餘種。竹性畏寒忌旱,勝產於溫、熱帶高溫濕潤氣候,亞洲乃為竹類主要生長分佈區域,生長旺盛種類也豐富。擁有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竹類資源(張憲平,1998:13)。
台灣竹類栽培總面積約為18萬公頃(1981年),主要竹種為桂竹、孟宗竹、麻竹、刺竹、長枝竹及綠竹等。其中麻竹林約為100,000公頃 ;桂竹林約為45,000公頃;綠竹林約為4,400公頃;孟宗竹約為3,300公頃。此外石竹及烏葉竹也在中南部地區栽培不少。近年來竹材加工業迅速萎縮,致使竹林面積逐漸減少。據1993年的統計,全省竹林總面積約14萬公頃(張豐吉,2000:44)。
台灣固有種竹類,可分為五屬,約計二十二種:1.毛竹屬者五種。2.青籬竹屬者四種。3.莿竹屬者十種。4.慈竹屬者二種。5.莎勒竹屬者僅一種。其中以毛竹屬的孟宗竹與桂竹,莿竹屬的莿竹與長枝竹,慈竹屬的蔴竹與綠竹分佈最廣,產量最豐、最具經濟價值。台灣南北氣候稍有差異,北部以蔴竹、桂竹產量較豐,中南部一帶則以桂竹、孟宗竹、長枝竹及莿竹為生產大宗(張憲平,1998:14)。 |
竹材的特性 |
常用的竹編材料,有桂竹、長枝竹、刺竹、孟宗竹、麻竹等五種。除了以上五種常用的竹編材料外,綠竹、嘉義地區的「石篙竹」、台中太平地區的烏葉竹等,也常作為編織日用品的材料。茲分別將其特性、產地、應用狀況介紹如下表2-2-1: |
|
|
相關研究顯示(張憲平,1998)利用竹材的構造及自然特性,其用途類別如下: |
1.竹稈筆直圓桶狀、中空有節、輕而堅韌,可供製作接合家俱、房舍、筏舟、橋樑、圍籬、水管、敲擊樂器、管弦樂器及雕刻等各種工藝品。
2.竹的物理特性具彈力性、彎曲性、抗縮性、可利用供作釣竿、刀弓、牛擔、計算尺、比例尺及工藝品等。
3.竹材的割裂性應用最為廣泛,劈剝成多數量的片材,製作成無數的竹製品,如蓆、籐、扇、籃、籠、盤、箱、盒、筌、畚箕、笠、籬、棚……等工藝品。
4.竹的枝、籜、葉、地下莖、副產物供製作掃帚、涼棚、蒞、刷子、包裝用品、手杖、柄把及雕刻等其他工藝品。
5.特殊的竹簧供雕刻、裝飾等利用。
6.竹筍可製成筍干、菜羹食用品等。
7.竹的繁殖容易,生長快速產量豐富,纖維素的含量約40%,可大量供造紙漿之用。
如上述竹的利用廣泛,其用途與竹的種類、年齡、部位的關係密切,在竹工藝編作時應注意選擇適合的竹材,明瞭其材質特性善加利用方能成功。 |
|
竹材的選擇 |
竹材是一種很不均質的材料。材質不僅因竹種而異,即使同一竹種也因竹齡及竹材部位而有明顯差異。桂竹、長枝竹抗彎強度及任性佳,很適合作為編織工藝之材料,而孟宗竹、刺竹表皮堅硬,耐磨性佳,適合編製農具及做為建築用材(張豐吉,2000)。
不同的竹編作品製作,因為需求的竹材特性不同,因此往往需要選擇不同的竹材。在台灣,可用於編織的竹材相當豐富,常用的有桂竹、孟宗竹、刺竹、長枝竹、麻竹、綠竹等。關於竹編的選材要領,林秋芳(2002)認為在竹編的用材上,無論選用何種竹材,在基於容易劈裂與竹製品的美觀原則下,有下列幾點法則:
1.成熟度:應選擇4-9年生為宜,因未滿四年生的竹材容易蟲蛀,收縮率大,會影響竹藝作品。而超過6年以上,因太過成熟較生硬,不 容易劈裂,且在編製時容易斷裂。故在砍伐時需遵循「存三去四不留七」的原則。
2.產地:深山比平地佳,因深山裡濕氣重、竹質柔軟、易彎曲、便利施工。
3.節間長:節間愈長愈好,節環平正,隆起不高者為上品,因節間過短在劈製時較困難,節環過高竹篾較凹凸不平,不容易編製。
4.口徑大小:竹頭與竹尾間口徑差距愈小愈好。
5.生長情形:愈接近竹尾才長「側枝」者最佳,因可用量愈多。散生竹比叢生竹佳,如桂竹、孟宗竹等為散生竹。刺竹、麻竹等為叢生竹。
6.色澤:表皮色澤青雅,少斑點且無碰撞刮痕者為良材。
相關研究顯示(張豐吉,2000)一、二年生之嫩竹材含水分高、密度低、乾燥時收縮大、易變形,故非良好之編織材料。不過如欲編織精細竹工藝品時,嫩竹材較軟,容易加工,反而是較佳的材料。五年生以上材料,材質堅硬,施工不易,一般不宜作為編織材料。至於竹結的硬度也會影響編織的過程及作品,竹結堅硬,劈剝竹篾時較困難,在編織工藝品時也容易斷裂,故節間愈長愈佳。一株竹子,基部之節間較短,竹肉也較厚。竹稈中間部位的節間較長,竹梢端節間又變短,故應依竹編品之需求來選擇竹材最適用部位。
張憲平(1998)認為竹工編組選用的竹材以質勻、節長、表皮堅韌、富彈性、可細劈薄剝者為良材。他更進一步提出從生育的狀態去判定竹材良否應注意的事項如下:
1.新筍露出長成甚素當年即可成竹,一、二年的新竹其纖維壁未長成足夠的厚度,含水量高、強度低、容易發霉蟲蛀,一般取三年至五年生者佳。
2.節高容易斷編作困難,故節低、節間長及表皮光滑肌美者佳。
3.桿直而長,枝廣適度、枝下有用部分較長者佳。
4.竹桿底部略細而往上稍漲,俗稱「膨尾竹」者佳。
5.有蟲害及枯萎狀者不良。
6.桿肉較厚重,有節曲者不良。
7.竹林外圍日光常照射者不良。
因特殊用途竹材的選擇應有所取捨,滿三年至四年生之竹材生長成熟,其硬度與彈性較佳隨著年齡增加材質增硬肌理逐漸老化(俗稱硬竹)。一般而言:
1.防蟲、防霉以三∼四年生者佳。
2.抗彎強度以三∼五年者佳。
3.抗壓及抗縮強度以四∼六年生者佳。
4.耐久性以五∼六者生者佳。
5.抗張強度以三∼八年生者佳。
6.特別要求柔軟材質編作,如薄剝篾片收口捲繞用者,為一∼二年生的新竹者佳(俗稱軟竹)。
7.有些工藝品為強調美的價值,而選擇節間短密、節高隆起者有之。 |
|
竹編技法探討 |
竹編的技法相當多,但竹編的先前處理作業更是繁複困難,非短期就能學會。林秀鳳(1998)認為在編竹前需先選材、劈竹、去油、刮青、鋸尺寸、劈篾……這些先前作業是較困難的一項技術。竹篾最基本的編法約有20種,每一種編法都各有其適用的範圍,如竹夫人、台灣斗笠、龜假衣、雞籠等皆以六角編法編成。各種字樣的竹箃仔等就需用人字型編法編成,常用的編法有:四方型編法、人字型編法、斜紋編法、卍字編法、風車編法、長方型編法、斜紋編法、三角編法(謝籃編法)、六角編法、八角編插法、立體方塊編、壓一編法、米字型編法、星型編法、三角型編法、菊花型編法、孔雀花編法、六角編插法、雙重輪口編法、福字編法、祿字編法、壽字編法、囍字編法、單輪口編法。
古今竹工者以聰明才智、靈巧雙手完成無數種類竹編器物。今人非經長久習練是無法編造的,有云「劈剝三年、編組百個」,可見基本作工已非易事,編技之習得更是難求。(張憲平,1998)
一般而言竹編的基本過程大概可分成編底、立邊、編體、收邊及提把底足與提耳裝置等五個步驟。 |
|
竹編教學之現況分析 |
為了延續這項手編技藝,部分特定地區發展熱絡。如:關廟地區因竹材容易取得,促使竹材加工在關廟地區顯得興盛發達。又如竹山地區,因傳統竹藝產業興盛,造就竹編風氣延續。
部分地區結合社區大學,將竹編教學配合終身教育,讓有心想學習此項技藝的人,可以習得相關技能。
相關大專院校係所開設相關課程,培訓竹編人才,延續傳統文化。如:國立工台灣藝研究所舉辦竹編研習班等……。
國立工台灣藝研究所委託規劃製作「竹工藝數位學習教材開發計畫」,提供更多學習竹編工藝的管道。 |